网站首页 企业概况 解决方案 成功案例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  
【行业资讯】环保行业一周动态
发布时间:2018年5月11日

 

1、生态环境部全面启动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文化建设工作

       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水站)是监测地表水水质现状,及时预警潜在环境风险的重要基础,是评估水污染治理成效,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支撑,也是监测为民、服务公众的重要平台。为进一步强化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水站)的公共服务功能,通过赋予水站人文内涵,丰富和拓展水站文化属性,树立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品牌和权威,培育生态环境监测文化理念。日前,生态环境部出台了《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文化建设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积极推动水站文化建设。着力将水站打造成生态环境监测知识的传播平台,生态环境科普的宣传基地,生态环境文化的交流窗口,公众参与和监督的重要媒介。

       《方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立足监测为民、监测惠民,在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全面的基础上,通过赋予水站人文内涵和文化属性,着力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服务功能,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形成崇尚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的良好风尚。

       《方案》坚持简朴实用、美观大方为主要原则,倡导水站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与社会公众良性互动,引导和培育既相对统一又各具特色的水站文化。在保证水站水质监测功能,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的基础上,注重统一规范和地方特色相结合,静态展示和互动交流相结合,专业信息和科普文化相结合,水质数据与百姓生活相结合,立足各地实际,推进水站文化建设。

       《方案》统一了水站标志标识,规范了水站内部展示。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水站LOGO、标志标识,对水站站房内部展示内容进行了统一要求。同时,鼓励地方结合本地实际,综合考虑周边自然环境、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等因素自主创新,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既相对统一又各具特色的水站设计精品。

       《方案》立足服务公众,强化水站多重功能。充分应用新媒体通过水站二维码和APP应用,为公众提供水质实时监测结果、历史数据和变化趋势等信息,为公众参与和监督提供便利;明确位于市区、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人口流动性较大地区的水站,通过设立参观区域、开辟科普文化专栏,在室外悬挂电子屏幕实时发布水质和科普信息,承担生态环境监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普功能,把水站打造为本地区的“科普小站”;鼓励有条件的水站作为对公众开放的环境监测设施,有序向公众开放,引导公众走进监测,了解监测,信任监测;定期组织生态环境宣传活动,宣传生态保护理念,传播生态文明思想,把水站打造为本地区的环境宣传教育基地。

       《方案》的实施,必将有效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的服务功能,对推动树立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品牌,引导公众走近监测、了解监测、信任监测,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崇尚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的良好风尚具有重要作用。

 

2、第十九届中国环博会开幕

       5月3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中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德国慕尼黑博览集团与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环博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展。

       展会为期3天,吸引全球1762家环境技术与工程企业参加,将展示全球近3万种最新环境解决方案,涵盖了市政、工业、农村环境治理领域的水和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大气治理、土壤修复、综合治理五大行业及垂直细分全产业链,充分展现中国环保产业蓬勃发展的活力。

       作为历届展会的亮点和观点碰撞的平台,5月3日~5日,在环博会现场将举办400余场次的论坛,开展技术研讨,600余位演讲嘉宾将聚焦产业细分领域创新技术研发与方案应用。

       5月2日,2018中国环境技术大会高峰论坛已先期举行,此次高峰论坛邀请到生态环境部、科技部、中国—东盟环保合作中心的部门代表,以及威立雅、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桑德、博天、首创、锦江、瀚蓝、碧水源等龙头企业负责人,共同把脉新时代环保产业的新使命、技术革命、商业模式和未来发展方向。

       据了解,本届中国环博会品牌企业专馆占地逾1万平方米,云集了威立雅、苏伊士、桑德、博天、首创、盈峰等全球主流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商,更有中国航天、中船重工等“抢滩”环保市场的央企,以及多年根植环保产业的民企、外企同台竞技。

       随着环保治理需求的进一步释放,中国环保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环保市场,来自全球的环保企业都将发展目光聚焦到了这里。作为仅次于德国IFAT展的全球第二大环保展,本届中国环博会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瑞士、丹麦、瑞典、芬兰、挪威以及中国香港与台湾地区的近300家代表企业组成15个国家与地区展团,展团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集中展示全球前沿环保技术。

 

3、世卫组织:空气污染导致全球每年700万人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5月2日说,尽管有更多的国家采取行动,但世界上每10人中就有9人仍然呼吸着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空气,估计每年因空气污染导致疾病而死亡的人数高达700万。

       世卫组织称,由于空气污染物含有可渗透到肺部和心血管系统的细微颗粒,会导致中风、心脏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包括肺炎在内的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根据最新估算,全球每年大约有700万人因此而死亡。

       数据显示,超过90%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死亡案例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环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在东地中海地区和东南亚,污染指数年平均值往往超过世卫组织限值的5倍,其次是非洲和西太平洋的中低收入城市。总的来说,高收入国家的环境空气污染水平最低,特别是欧洲、美洲及西太平洋地区。

       但世卫组织同时表示,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或正在采取行动。目前已有108个国家的4300多个城市被纳入世卫组织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库,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全面的环境空气污染数据库。自2016年以来,这一数据库增加了1000多个城市,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国家为减少空气污染正在衡量并采取行动。

       世卫组织指出,由颗粒物引起的空气污染主要来自家庭、工业、农业、运输部门,以及燃煤电厂对能源的低效使用。在一些地区,沙粒和沙尘、废物燃烧、森林砍伐等也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空气污染威胁到所有人,但最贫穷和最边缘化的人群首当其冲……如果我们不对空气污染采取紧急行动,我们将永远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世卫组织敦促各国共同努力发展可持续的交通、更高效地生产和使用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能源产品,以及加强废弃物管理。该组织计划今年10月下旬召开首届全球空气污染与健康会议,以便各国政府和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如何改善空气质量和应对气候变化。

 

4、拿什么拯救蓝色海洋 英国“限塑令”再升温

       白色污染的触角已经延伸向海洋。英国政府表示将在英格兰地区推动一项新的“限塑令”。近年来,各国对于塑料污染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针对塑料限制的措施也在升温,却一同喊出了对于蓝色海洋的深切呼唤。

       根据美国环保署数据,大约80%的海洋垃圾来自陆地。而在众多的海洋垃圾中,塑料垃圾占到了绝大部分,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片,难以降解,它们被称为海洋“PM2.5”。

       研究表明,塑料微粒有可能会造成海洋动物的基因突变。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威胁海洋生物生存的隐形杀手。通过餐桌,这一威胁可能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英国环保组织“棉签项目”再度引起了人们对于微塑料污染的重视。白色污染防治和海洋的生态安全逐渐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有鉴于此,近日,英国政府表示将在英格兰地区推动一项新的“限塑令”。如果这项政策得以推行,预计未来英国将全面禁止销售塑料吸管、塑料饮料搅拌棒和带有塑料棒的棉签等一次性塑料制品。

       地上和地下、岸上和水利、陆地和海洋本就是一个整体,白色污染的治理已不仅仅作为一个局部威胁着蓝色星球。英国政府的举动不仅折射出人们对于绿色生态的回归,也凸显出人类对于蓝色海洋的呼唤。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的一项环境学研究称,纯净的海冰正成为塑料微粒的临时“储存库”。白色污染正随着移动的海冰向纯净的北冰洋蔓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潜伏在海冰中的巨大威胁正在警醒着人们更多地关注塑料污染,关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关注占到地球面积70%的蓝色海洋。

       其实,为了遏制“白色污染”,早在2008年,中国就发布了“限塑令”。2015年,英国也实施了有偿提供塑料购物袋的措施。随着人类对于自然认识的加深、科技的进步,欧美国家逐渐聚焦微塑料领域,开始禁止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使用塑料微球。

       与此同时,2018年的两会期间,为尽快就微塑料污染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蔡素玉提出了《逐步限制并禁用一次性塑料产品的提案建议》,鼓励各类生产商承担生产者责任。

       近年来,各国对于“白色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大,对于微塑料污染日渐重视,已经大大减少了塑料污染对于环境的危害。不过,难以降解的“白色污染”威胁依然不可小觑。在塑料污染的治理中,需要坚实的政策筑牢生态红线,更需要政策、措施去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模式,让绿色消费的理念改变塑料污染严峻的现状。

       柔软细腻的白沙、湛蓝透明的海水是多少人对于海滨的向往,殊不知海洋的美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购物时选用环保袋、喝水时少用一次性塑料杯,选用不含微塑料的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让洁净的海水一直蔓延至天际,让夕阳的斜影中只有白色的帆船,没有漂来的塑料瓶。

 

5、生态环境部全面推行环境执法“双随机、一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推进“放管服”改革的系列文件要求,生态环境部在环境监管执法领域持续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为公平、有效、透明地进行事中事后监管,推进环境执法公平、规范、有效开展,减轻企业负担和减少权力寻租提供了可靠支撑。

       据悉,生态环境部坚持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作为推进环境执法规范化的重要抓手,建立按月调度、定期通报的工作制度,着力转变执法理念,“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在环境执法领域推行进展总体顺利。据统计,2017年,全国所有市、县级环保部门均已建立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地方各级环保部门共建立污染源监管动态信息库2960个,涵盖污染源企业80.95万家;建立环境执法人员信息库2428个,入库环境执法人员4.68万人。2017年,全国日常环境执法中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开展执法检查63.26万家次,随机抽查发现并查处环境违法问题3.79万个,抽查信息、查处情况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开。

       据了解,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和要求下,各地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一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双随机、一公开”实施方案,强化领导责任,明确任务分工,对抽查主体、内容、对象、比例等事项予以细化,将“双随机”理念贯穿环境执法各事项、各环节。山西、山东等省份成立领导小组,建立督查和考核制度,出台具体工作细则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细化。北京、内蒙古等省份建设行政区域内统一、共用的随机抽查系统,由计算机后台自动随机选择执法人员和执法对象,实现“双随机”的零人为干扰。

       二是坚持“管精、管少、管好”的理念,应用大数据分析研判企业环境污染程度、违法情节、环境风险不同等级,将监管对象细分为一般排污单位(71.57万家)、重点排污单位(7.72万家)和特殊监管对象(1.66万家),2017年的平均监管频次分别为0.48次/年、1.17次/年和1.39次/年,实现对高风险目标的重点监管,有效推动“双随机、一公开”机制运行的科学性和公平性,节约执法资源,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是及时公开“双随机”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和纪检部门监督,把“一公开”作为“双随机”成效的“放大镜”。广东省要求市县两级及部分镇级环保部门在门户网站或政府网站开设专栏;四川省环保部门主动邀请纪检监察人员全程参与抽查过程,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确保廉洁执法。

       四是积极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提升环境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山东省多次对“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进行专题培训;河南省各级环保部门组织开展专门培训,深入讲解抽查要求,包括抽查主体、抽查对象和抽查方式等内容,针对基层抽查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培训指导,进一步提升基层环境执法工作水平。

       五是积极开展部门联动,形成执法合力,做到“一次执法、全面检查”。广东省广州市环保部门协助工商部门建设综合监管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数据共享,进一步提升监管合力;深圳市联合工商、质监、安监和公安等部门,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上海市各区环保局积极参加由各区市场监管局、消防局、城管局等6部门组成的联合抽查组,对全市餐饮服务业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高效有序地开展全方位联合执法。

       据统计,部分地方环境执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中仍然存在部分执法事项尚未完全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范围、抽查信息公开不足、污染源动态信息库更新仍显滞后、个别地区差别化监管工作不到位、基层执法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

       生态环境部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环境监管执法“双随机、一公开”要求,按月调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指导和督促地方查找不足,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要求,确保环境监管执法规范、公平、廉洁、高效。

 

 
西安绿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官方微信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唐延路1号旺座国际城E座29层2903室
电话:029-88153377      传真:029-88153377转824
 
Copyright @ 2003-2015 绿创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0200851号-1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